闭合复位治疗Barton’s骨折
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(梁军、曾至立、马仁治)
同济大学医学院人解教研室(钱洁)
Barton’s骨折系指桡骨原端关节内骨折,常因其稳定性差、不易固定而影响预后,故有作者主张以手术内固定治疗为主,但手术同样存在诸多并发症而影响患腕关节功能恢复。近3年来作者采用闭合复位、石膏固定患腕于掌屈或背伸位治疗Barton’s骨折21例,骨折再移位明显减少,效果良好。
1临床资料
21例患者,男性15例,女性6例,年龄19~53岁,平均30岁,旧诊时间为受伤后2~72小时,骨折类型:14例背侧骨折,7例掌侧骨折。以就诊先后分为2组,第一组6例,背侧骨折4例,掌侧骨折2例,复位方法:血肿麻醉下牵引、按压远折块复位;固定方法:逆远折块移位方向固定腕关节(即背侧骨折固定于掌屈位,掌侧骨折固定于背伸位)。第二组15例,背侧骨折8例,掌侧骨折7例,复位方法同前,固定方法同前相反(即背侧骨折固定于背伸位,掌侧骨折固定于掌屈位)。所有病例石膏固定后立即复查x线,以骨折移位≤
2结果
第一组病例石膏后7~14天复查x线有5例移位3~
第二组病例石膏后7~14天复查x线有2例移位达
附表 两种方法固定后骨折再移位次数比较(人次)
固定方法 |
移位数 |
未移位数 |
合计 |
逆远折块移位方向 |
5 |
1 |
6 |
顺远折块移位方向 |
2 |
18 |
20 |
合计 |
7 |
19 |
26 |
*两组比较x2=12.6,P<0.05
所有病例7~14天复查x线时石膏无明显松动。
3讨论
自Barton描述腕关节半脱位伴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以来,Barton’s骨折、反Barton’s骨折的命名混乱,文献中有多种说法。从受伤机制分析,当前臂旋前、腕背伸位着地或前臂旋后、腕掌屈位着地,由于着力时腕部冲击桡骨远端时的角度不同,可能造成Colle’s骨折、Smith’s骨折、Barton’s背侧骨折和Barton’s掌侧骨折。因此,我们认为将桡骨远端背、掌侧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统称Barton’s骨折比较合理,Barton’s骨折按骨折部位可分为背侧骨折和掌侧骨折。
Barton’s骨折为关节内骨折,要求复位至关节面平整。Barton’s骨折复位一般不难,但由于骨折多为斜形,并有多条韧带的牵拉,而且常由于固定位置不当,造成Barton’s骨折维持复位困难。腕关节形态结构中,桡腕关节呈铰链式活动,经头骨-月骨-桡骨的轴线主管腕关节的屈伸功能,背掌侧桡腕韧带以及腕伸、屈肌腱是维持腕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。当发生Barton’s掌侧骨折,复位后腕关节应固定于掌屈位(前臂旋后),这时月骨近侧关节面顶在未骨折的桡骨远端背侧关节面作为支点,以未断裂的背侧桡腕韧带的紧张来维持骨折复位,若复位后腕关节应固定于背伸位,则背侧桡腕韧带松弛,月骨可顶压桡骨远端骨折端,促其移位。Barton’s背侧骨折则正好相反。
Barton’s骨折复位准确也是维持骨折稳定的重要条件。2例顺远折块移位方向固定仍有移位者,就是因为骨折复位欠准确,仍有约